先上结论,我说的这三个观点:
第一,是城市选择论,意思是人在选择居住在哪个城市的同时,城市也在对住在它里面的人进行优胜劣汰,最终会把能力配不上他的人排挤在外。
第二,是人的职场价值曲线,就是一个人一生中的职业变现能力的变化曲线,意思是人在职场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条斜率的曲线更接近于钱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人的赚钱能力和年龄是息息相关的。
第三,是经济周期和社会产业周期的变化规律,意思就是一个产业并不是永远火下去的,相反的,产业的盛衰都有其自己的规律,一般五年十年就会经历从无到有,由盛至衰的过程,如果你一直都以打工仔,简称职业经理人,或者技术工种为目标,你将不可避免的经历这种产业调整带来的下岗裁员失业浪潮,可以这么说,在现代社会里,即使你对一个企业再怎么忠心耿耿,也无法一辈子在一个企业或者行业里就业,因为在你几十年的有生之年一定会遇到产业周期,这种周期性的调整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绝不是人力可以扭转的,等下我会详细的给你解释,这种产业调整的自然现在是怎么产生,怎么结束的。
首先,我来展开讲解一下第一点,就是城市是如何对人优胜劣汰的,以及为什么会优胜劣汰。
所谓城市的优胜劣汰,其实很简单,就是人的收入增长跟不上物价,无法承受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扎根无望,最终逃离到一个便宜的地方,在中国这个现象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北上广深。每年网络上总会流传上那么一两篇爆款红文,啥逃离北上广拉,北漂沪漂深漂如何艰辛拉,煽情有余,理性不足,或者理性分析总带上那么点愤青的味道,文章洋洋洒洒一大篇,最终拐着弯还是回到狠批房地产的老路上来。其实这些在我看来,就是一些人没有搞清楚,人跟城市是一个怎么样的关系。
那么人跟城市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呢?
其实用个不恰当的比喻,你可以把城市看成一个活物,一个由土地和钢筋水泥铸成的巨兽,这头巨兽贪婪又富有魅力,它最大的爱好有两个,一个是不断吞噬自己周围的土地,扩张自己的地盘,它所到的地方全都被它同化,郊区变城区,乡村变郊区,这就是所谓的城市化同时这头怪兽又特别爱漂亮,尤其喜欢不停折腾自己那身皮毛,到处挖地修马路,修了马路修高架、地铁,还要到处盖房子、搞绿化,而这一切就是所谓的基础设施建设。
就像我前面讲的那样,所有的组织都是先有目标纲领,再有成员和行动。而其实每个组织,小到家庭,公司,大到城市,国家,它们的组织纲领大方向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不断做大组织规模,不断向外扩张,争取每年比上一年多赚点,钱多存点,这样组织里的人才会觉得自己生活越过越好,才会有希望,有盼头。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总是反复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本质原因,说白了就是要把蛋糕越做越大,那么即使分的不公平,但是每个人每年分到的蛋糕总比上一年多,分得少的人也不至于怨气太大,至少还能忍受,而一旦蛋糕停止变大了,别人多吃一口,你就要少吃一口,那还得了?人民内部矛盾立马激化,又要开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现在你总明白为什么历任大领导都要那么玩命搞了吧?
这个道理换到城市身上也是一样的,你仔细想一想,一座城市为什么会吸引人不断流入?不外乎是因为它城市化水平高,房子修的高大洋气,交通方便,地铁高架四通八达,而且产业高端,资源丰富,最好的学校医院,最大的公司都在这里,工资动不动几万起薪,而且发展晋升的路径多,思想也开放,你说诱人不诱人?比起小城市肯定是诱人的,这不是废话吗?所以人们总是源源不断的从老家涌入北上广深,而人口规模这个东西,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啥意思呢?就是人聚集越多越富裕的地方,稀奇古怪的行业越多,你在不太发达的三四线小县城里,肯定很难看到什么手账文具集市,洛丽塔小裙子专卖店之类的行业,因为县城人太少了,收入低,根本养不活这种职业,而大城市有人口基数在,就算一万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对这些感兴趣,全部人加起来也够养活一个店面了,所以说越是大城市,精神层面的活动和享受肯定是越丰富的,而这又进一步吸引了城市外那些向往新鲜事物的年轻人们。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