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我们不能一直不说话,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我们必然要一起面对眼前的情况,只是我根本不想停下来我想一直走下去。

我脑子里再次想起等待戈多的剧情,只是与此相反故事里是等待我现在是行走。

行走的力量也很强大,我脑子里在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闪过三十六计,是的,我在认真思考怎么对付眼前的杨行,因为他并不好对付,表面看起来我占据着优势实际上我仍然处于极大的被动之中。

那么三十六计之中的哪个计策适合我呢?

反正我们肩并肩走着也不可能有任何的交流,我便专心开始准备我的应对之策,我这绝对算做现上轿现扎耳朵眼,但是仍然有效管用。

首先我正在使用的计策便是三十六计当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计策之一,以逸待劳。

这不是最后决胜的办法却是决胜的准备和初始。以逸待劳是胜战计中的第四计,书中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这句话是这样解释的“迫使敌人处于困境,不一定要直接攻打可以采用防御的方法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迫使敌人由盛转衰,由强变弱”这一计策的宗旨就是在战场上掌握主动权,这样才能使己方处于优势地位。

这一计策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代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这一计策的著名战役齐鲁长勺之战,当时的鲁庄公御驾亲征,参谋曹刿在旁边指挥。当时的齐军战鼓齐鸣,杀声震天,士兵士气旺盛。当时的鲁庄公想正面对敌,但是被曹刿阻止了。齐军先后三次擂鼓冲锋都没有打破鲁军的铜墙铁壁,最终人困马乏士气衰落,但是鲁军士气正是旺盛之时,然后一举打败齐军。

其实在围魏救赵中也使用了这一计策,当时的魏军在得知齐国国攻打其国都着急回援,在回去的必经之路上被齐军打了一个伏击最终魏军攻打赵国失败了。

李牧大破匈奴也是使用此计,当时李牧驻守边关,当时匈奴时常来犯,当时的李牧让士兵在匈奴来犯之时坚守不出,并时常关心士兵的生活和训练,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匈奴的骑兵认为赵国守将胆小怯战,逐渐的不将他放在眼里,赵军则因为主将对自己的关心无以为报而士气旺盛。

在赵军求战心切,敌军骄惰无备的情况下。李牧率军出击,并佯装败北将匈奴骑兵引入事先布好的包围圈消灭了十余万骑兵,最终匈奴骑兵十多年不敢犯边。

还有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定军山战役中黄忠,在半山腰修整,夏侯渊在山下叫骂不为所动,当夏侯渊部人困马乏之时下山打的其措手不及,最终夏侯渊被斩杀。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时,周亚夫因知道敌众我寡准备长期坚守,当时汉景帝命周亚夫发兵,但是周亚夫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名义没有发兵,当时叛军知道消息后认为周亚夫胆小不敢发兵而放松警惕。

周亚夫则是让一小股精兵烧了叛军的粮草,让叛军气急败坏的放弃了梁国而转攻周亚夫,周亚夫则坚守不出,并不断的派轻骑兵袭扰使其丧失战斗力,最后制造防御松懈的假象诱使叛军进入中军大营的包围圈中给叛军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最终吴王刘濞自杀。

我和杨行已经走出了至少有五公里,时间也超过了半小时,我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因为我正在以逸待劳,我越是这样走下去,无休止的沉默着走下去对我越有利,尤其是在我还没有想好绝胜的计策之前。娃xiashua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