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女人心海底针,原来杜小丙也不能免俗,她只是希望我是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提到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免不了的话题。但是关于这个话题历史上流传着几个不同的版本。

其一,在元朝学者胡炳文的纯正蒙求中记载:相传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寒冷之夜,柳下惠寄宿于都门,恰逢一个无处栖身的貌美女子前来投宿。

面对在寒夜里瑟瑟发抖的弱女子,柳下惠善心大发,唯恐她冻伤身子,就让他坐在自己怀里,解下自己的衣物,覆盖在女子身上,为其御寒。

两人一夜循规蹈矩,没有任何逾越礼制的行为。

其二,元末陶宗仪的辍耕录中是这样记述的:“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乱。”

其三,在某个大雨滂沱的夏天,柳下惠访友归来,为避雨,慌忙中闯入一古庙。突然间发现,有一妙龄女子正在庙中赤身晾衣。柳下惠急忙退出,来到庙外的槐树下,任凭庙中女子如何邀请,柳下惠始终拒绝回到庙中,一直坐在槐树下,直至雨歇才离去。后来便传为“柳下惠坐怀槐不乱”的故事。

所以想着想着我笑了,我笑的时候并没有去看杜小丙,杜小丙却还是觉得哪里不妥在暗中观察我,因此我们两个之间有了一点误差。

结果她再次认为我还是心怀不轨,所以再次开灯,我觉得挺好笑忍不住对她说,“历史上的柳下惠可能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我没有生气因为这个夜晚注定不会平静,我为此早就做好了准备。

那么,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可信度,究竟有多高呢?

首先,“坐怀不乱”就是一个历史故事和传说,所有的正史中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对于它的出处,最早可以追述到战国末年毛亨之手,他在对巷伯进行注释时,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就提到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

通过一段时期的演绎和完善,到了元朝时,这个故事就有了清晰的记载。但不管是纯正蒙求,还是辍耕录,都只是引用了历史传说,并未注明出处。

而纯正蒙求根本就是一本教材,是胡炳文为接受启蒙教学的儿童,专门编写的教材,主要讲述历史知名人物的求学、处事、为人的故事。

其次,如果柳下惠确有“坐怀不乱”的事,那么,是谁将此事公之于众的呢?

应该不会是柳下惠,尽管他们两人一夜无事,毫无越轨行为,但孤男寡女独处一室,且为了取暖而拥抱在一起,柳下惠还解下了自己的衣服给女子,这说出去,恐怕是有污女子清白的。何况,在儒家思想盛行的春秋时期。柳下惠一个有节操的人,断不会把这种事宣扬出去。

应该也不是那位女子,难道她会自毁清白,将这种丑事抖露出去?除非她是傻子。

再说了,“坐怀不乱”这事是没法证明的,要是说出去,只能越描越黑。

既然两名当事者都不可能说出去,那么,这件事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了。

其三,在当时的情况下,柳下惠有很多种途经帮助女子御寒,不必非要“坐怀”。

要想帮助瑟瑟发抖的女子抵御寒冷,方法其实是很多的。比如,外出借御寒的服装和其他物品。再比如,生一堆火,两人可以边烤火边唠嗑,既能在漫漫长夜里排解寂寞,又能抵御寒冷,何乐而不为呢?

为何非得要用“坐怀”这种既尴尬又极易生变的方式呢?

当然,我们并不怀疑柳下惠具有高尚情操和品德,如果他确实身处“坐怀”之境,我相信以他的人品和定力,也一定会做到“不乱”的。

这样的事,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三国时期,曹操欲陷关羽于不义,曾将刘备的夫人和关羽同囚一室,但关公却一心护嫂,持刀立于门前,“秉烛待旦”。关羽坦坦荡荡的君子行为,令曹操都深深佩服。

那么,在柳下惠的身上,为什么会出现“坐怀不乱”的传说呢?娃xiashua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