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我们得看看柳下惠是个什么样的人。

柳下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原名展获,谥号惠,因其封邑在柳下,所以后人都称其为柳下惠。

一直以来,柳下惠都被树为做人的道德标杆,这位占领道德制高点的贤人,曾得到过孔子和孟子的大力赞扬。在论语里,孔子称他为“被遗落的贤人”。而孟子则直接称柳下惠为“圣之和者也”。他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柳下惠会什么会成为世人的道德榜样呢?

这是因为他直道事人,品行高洁,为官刚正不阿。论语载:“柳下惠为士师,三黜。”有人劝他离开,“子为可以去乎”,柳下惠反问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柳下惠在鲁国做掌管刑狱的士师时,因为人正直,秉公执法,难免招人嫉恨,曾3次遭到罢黜。但柳下惠却不以为然,认为只要是坚持直道做人做事,无论在哪儿为官,都难免遭遇罢免,何必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呢?

柳下惠的这种“直道”品质,不但彰显了他为官处事的高尚美德,更是体现了他的固有操守。而且,这种品质和操守,是与生俱来的,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不会随着外部环境和自身地位的变化而改变。

正如孟子所评价的:“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也难怪,孟子会将柳下惠和孔子、伯夷、尹伊并称“四圣”。

既然柳下惠已被贴上了圣人的标签,儒家思想需要这样一位道德榜样和模范,供后世之人景仰和学习。

因此,便有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

杜小丙居然求教我真实的柳下惠到底如何那我就简单扼要的给她讲了以上这些,当然带着不少主观臆断,不过也算是有理有据,我们考古系的学生已经本能的会搜查证据证明,而且孤证还不行,还要多方印证才行。

“为什么同样的专业女生跟男生掌握的专业拓展知识完全不一样,我一直在研究古代服装。”杜小丙很快提出她自己的疑问。

“因为男女天生不同,天生就是不一样的动物。”我的回答有点无趣但是却是事实。

杜小丙点头又摇头继续她自己的话题,此时的我们似乎并不在一个频道上。

“中国服装发展史一共有五次变革,首先是春秋时期的“胡服骑射”。根据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将北方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主要是改去下裳而着裤。”

“接着魏晋南北朝,蛮夷入主中原,各民族服饰进行交流融合是必然的。然后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朝代,穿胡服成了一时的风尚。胡服和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极大的丰富了唐人的衣裙。”

“第四阶段清朝剃发、满服、留辫子,旗袍、马褂、凉帽成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服饰。第五是民国以后,西方的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深刻的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服饰,这是中国服装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影响直至今天。”

杜小丙的阐述简单扼要,但是我并不以为然,“虽然我知道的也不太严谨但是要说古代服装至少要从三皇五帝开始比较好。”

杜小丙当然也知道春秋以前的服装史不过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只能说春秋之前的她也许研究的相对少一些,所以她歪着头,“那你说说。”

我顿了顿,“戰國時人撰寫的呂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黃帝、胡曹或伯余創造了衣裳。從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飾演化史的源頭,可上溯到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在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遺址中,發現有1枚骨針和141件鑽孔的石、骨、貝、牙裝飾品。證實當時已能利用獸皮一類自然材料縫製簡單的衣服。中華服飾文化史由此發端。”

我用的并不简洁,杜小丙听的很认真,她是个天才但是她似乎并不是个骄傲的人,她很喜欢倾听,倾听是最好的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絲、麻。由於紡織技術的進展,絲麻織物已占重要地位。商代人已能精細織造極薄的綢子,衣料用色厚重。”

“西周時,等級制度逐步確立,周王朝設“司服”、“內司服”官職,掌管王室服飾。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國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時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戰國之交被納入禮治。”

“從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飾裝飾雖繁簡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國服裝的基本形制。”

“当然这只是历史发展阶段而已,可是时代朝代特点依然很明显,具体当然可以仔细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其实也是逐渐穿上制作和美化衣服的历史。”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