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面圣的日子距离选将比武之日已经过去了三天的时间。

在这三日中,允和已被安排进了大明宫,但不是在“前朝”,而是在皇家居住的“内廷”,也就是大明宫的后半部分,那里是皇帝一家起居生活的场所。

初入大明宫,允和的感受完全可以用眼花缭乱、目眩神迷来形容,特别是那居高临下、规模宏大的含元殿,令他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这次震撼完全取代了他初入长安时的同种感受,让他知晓了,长安城最有魅力的地方,绝非棋盘状的街坊,而是这标志盛唐气象的大明宫。

因为是太子的救驾恩人,允和被太监直接引入了大明宫后面的“内廷”,在太子所属的储宫中等待面圣。

依照太子的本意,是想将允和当面推荐给皇上。

这么做,一则是为酬谢允和的搭救之情,二则是因为允和战胜了伍复蒙,确是朝廷所需之人才,也可认为是选将比武中的夺魁者,推荐他,才算是完成了皇上交付的差事。

虽然太子本不主持这件差事,有越俎代庖之嫌,但事有蹊跷,让他找到了贤才,也属合理。

相比之下,卫王与杨征绝对是无功有过了。

卫王与杨征没有完成的差事,太子完成了。

然而,太子想得过于简单了。

在他回大明宫之前,卫王已先一步回来,向皇上汇报了情况。他究竟怎样编排,尚不知晓,但太子却得到了皇上的如下旨意:吴允和是否为应试举子,难以确定,暂不可视为夺魁者。待与大将军杨征等有关官员议决后,再做处理。

无奈,允和只有待在太子的储宫中,等候进一步的“议决”。

在等候期间,允和被“软禁”在一间装饰豪华的舒适卧房中,能接触到的只有那个为他牵马的太监及另外几名小太监。

从小太监的口中,他得知那个年近五旬、笑容可掬,为自己牵过马的太监是太子的贴身仆从李公公。

李公公虽是太监,却也有官衔,还是武官衔骠骑将军,领太子侍从。这个官衔,令允和对其不禁刮目相看。

实际上,久居深山的他不知道,大唐的许多太监都有武官衔,而且并不全然是虚职。每当武将出征时,这些有武官头衔的太监往往担任监军,替皇上监督将领们。

李公公对允和礼敬有加,保持着相当的距离感。他告诉允和,宫中规矩繁多,稍有不慎,就会犯禁,因此允和还是足不出户的好。

此外,太子因皇上问询,而去面圣了,一直不曾回来,因此也无法召见允和。

李公公对于现状的解释,允和听得不甚明白,但他心中清楚,自己目前的状况就是在此听天由命,下一步是忧是喜,甚至是死是活,都是两可之间,全不由己的。

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之后,允和的心态反而平静了。这段时间,他一直在磨练一种本领,即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平心以对,顺其自然。

他没有再急切地想离开大明宫或者见到太子、皇上,而是收拢心思研究武艺。他的包裹已由李公公安排人找到,送还给了他。甚至伍复蒙的短柄刀也已送到了他的手里,这是否经太子允许,他不得而知。

短柄刀原本是他送给伍复蒙的,如今又回到他手中,也算“失而复得”。

他不知自己日后是否还能再见到伍复蒙,但他已经暗下了决心,绝不再将小牛赠给自己的这件兵器转赠给别人,特别是伍复蒙这样的人。

短柄刀在伍复蒙的手里,完全成为了虐杀别人的屠刀。这是他与小牛都不愿看到的。

允和决定自己练习刀法,将短柄刀、“无翅鹰”和二师兄所赠的短刀都变成得心应手的武器。

遗憾的是,他原有的刀谱送给了伍复蒙,如今不知所终。

他只有凭自己的记忆,回顾起刀谱中的若干招式,进行操练。

允和所居住的卧房外有一个小院落。李公公允许他出房在小院中遛遛。于是,他便利用这个小院,一边回忆刀谱中的招式,一边练习使用短柄刀的技法。

然而,“软禁”在此的时间并未像他想象的那样久。仅仅在第三天的晚上,李公公便满面笑容地来告知他:经太子的努力,圣上已钦定他为选将比武的夺魁者。翌日一早,圣上将在大明宫“前朝”的宣政殿接见他与中选的文举子。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允和不知是忧是喜。但李公公却一味地祝贺他,态度更见热情,并不停口地告诫他要铭记太子的恩典。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