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只要秦国能够一直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胜利,底层的秦人就还能看到希望,也就能苟延残喘地活着,矛盾也就不会被激化。甚至,还会成为这个制度的护拥者,所谓“纠纠老秦,共赴国难”便是明证。z.br>
这也是鲁迅先生所谓“暂时坐稳了奴隶”的阶段。
可一旦对外战争出现失败,尤其是反复的失败后,得不到赐还的底层秦人会失去希望,而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们,却还想从那些本就一无所有的泥腿子身上刮下一层油,以弥补自己在失利的对外战争中的损失,
于是,底层的秦人便进入了鲁迅先生所言“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阶段,矛盾便会不可抑制、不可避免地被激化,从而令秦国坠入无底的深渊。
历史上刘邦攻入关中,关内秦人夹道欢迎,原因大抵便是如此。
而赵国方面,当年的情形比之秦人还要糟糕。三家分晋,赵国拿的地盘是最靠北边,不仅最偏、最贫瘠,同时地盘也是最小的。
北有强燕,南有韩魏,西边还有个虎视眈眈的秦国,甚至中山小国也常常犯边,赵国的情况可谓是水深火热,而它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争霸,而是活下去!
于是,学习秦人先强兵,后富国,即“先生存,后图强”,成了赵国唯一的选择。而胡服骑射,便是赵武灵王强军的一系列措施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项。
毕竟所谓“华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而赵武灵王竟然擅改胡人之服,可谓是推翻了中原各国引以为傲的华服之美,如此之举,自然是诸国中最为醒目的。
好消息是,这个选择还不赖,至少比韩、魏国两国的变法要成功许多,很快赵武灵王手中便有了一只强大的军队,随即雄心勃勃的赵武灵王便带着他的铁军了属于他的征途。
攻灭中山、收服林胡、北扩千里之地;结秦连宋、联秦抗秦,攘除外寇之患,赵武灵王迎来了属于他的高光。
只是,赫赫军功的背后却是国内日益凋敝的民生,再加上日益严重的内部矛盾,已经极大地阻碍了赵国的发展,赵武灵王很清楚必须趁着自己无上的威望之时,开始彻底地整顿内务,开启改革。
于是轰轰烈烈的变法改制随即展开,但显然,赵武灵王有些高估了自己的权威与能力,更有些低估了世家大族的反击之力。
或许攘外,赵武灵王是个好手,可对内,却并非哪些浸yin多年的政坛老手的对手。饮恨沙丘自然有其偶然性,但观其内部矛盾的爆发,又何尝不是偶然中的必然呢?
但不论解决如何,仅仅从此处来看,赵武灵王的发家史,几乎就与商鞅的变法一模一
样——变法先革军,携军功而变天下。
所不同的是,商鞅是幸运的,其身虽死,秦惠文王却尊商君之法而行,其法百年不灭,更是遗泽深远;而赵武灵王是不幸的,一场沙丘宫变,让他对内政的改革功亏一篑,千年后的人们只记住了一句“胡服骑射”。
可悲可叹的同时,也给如今的赵括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赵国国内的世家大族在经历过赵武灵王的变法,早已成惊弓之鸟,如今,赵括再想于赵国境内行变法之实,难度何其大也!
不由得,赵括有些想念还在代城中整备物资和准备互市的吕不韦来,或许只有他能帮自己解开这个关节吧。
不过,这些事情,显然都是后头的了。
眼下最要紧的,还是要打赢这场战争,甚至不仅仅是这场战争,后头还有好几场的战争等着自己。
自己,一场都不能输,甚至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
所谓“关关难过关关过”,大抵便是如此。
黑夜之中,朦胧地月光下,一条长龙终于从桑干城中飘荡而出。
“吱呀呀”的声响中,城门缓缓关闭。
回头望去,城头月下,几个隐隐约约的身形正立在城头之上,目送着大军的出发。
拨转马头,赵括也没入了黑暗之中......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