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慧能,亦称惠能,二者通用。

俗家姓卢,又可称其为“卢行者”!

乃是禅宗的第六代祖师,谥号“大鉴禅师”!

至于《坛经》,本是慧能的门人弟子,对其“说法”的内容,整理出来的一本书。

此书,虽然只是薄薄的一个小册子,但是这本书的影响之大、地位之高,可以说是,冠绝整个汉传佛教的历史!

通常来说,只有记述“释迦牟尼”说法的著作,在佛教之中,才可以被称为“经”。

佛的弟子以及后代佛徒的著作,只能被称为“论”。

可《坛经》这本,记述慧能说法的著作,却也被称为了“经”。

因为,后人将慧能“视若如佛”,慧能之语,如同佛语。

由此,足见这本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慧能本人,更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已经成佛之人!

《坛经》里面,就讲述了一件,发生在慧能身的故事。

当是时,禅宗五祖弘忍法师,欲传下衣钵,便让众位弟子作下佛偈。

以此来考校修行,定下传承衣钵之人。

首座弟子神秀,便有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弘忍法师,评论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

指出神秀,不明本心、本性,无法获得无的觉悟。

而慧能听此偈语,也有一偈。

因为他本是个獦獠人,还不识字,便叫人帮他写到墙。

獦獠人,就是对南方人的蔑称,等同于南蛮子。

偈中写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见此一偈,众人无不惊讶。

不过,弘忍法师对这首偈子,同样评价不高:亦未见本性!

真修行不打妄语、不说假话,弘忍法师说慧能,当时亦未见本性,就是未见本性。

只是,如果说神秀还站在门外,那慧能便骑在了门槛。

简单解释一下,可以理解为,神秀还立足于现实,而慧能已经达到了,“无”或者“空”的境界。

弘忍法师如何不知,两个弟子的境界高低、孰优孰劣?

可他依然评价慧能,亦未见本性!

一是,不打妄语!

二就是,出于对慧能的保护,防止他得到住持之位,被人加害。

除此之外,弘忍法师还用鞋底,将慧能的偈子擦掉。

而这一举动,又充满了禅机!

慧能已经达到了“空”的境界,再用鞋子擦掉,岂不正是,把空再空了一次?

所谓空空,就在这个故事里面。

陆静之顺着这个故事往下想,次日,弘忍法师找到还在舂米的慧能,问道:米熟了没有?

慧能回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舂米,便是把稻穗的外壳去除,留下米粒。

至于弘忍法师问慧能的话,真的是在问,米熟了没有吗?

其中意味,不用细说。

所以,待到慧能回答完毕以后,弘忍法师就用法杖,在舂米的石头面,连敲三下。

半夜三更,慧能来到祖师的房里。

祖师用袈裟把门窗遮住,不让光亮透出去,便给慧能秘传了,《金刚经》的真意。

讲到《金刚经》里面的“因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八个字,慧能当下开悟,立地成佛。

“因无所住”,便是不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之中,也就是空!

“而生其心”,便是证得本心、本性。

根据这八个字来评价,明白“菩提本无树”的慧能,仅仅达到前四个字的境界!

而经过祖师的启发,证得本心、本性的慧能,才算领悟后四个字的境界。

陆静之想到这里,对于自己以后要走的路,便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

不过,目前的他,还是要先行修炼人仙道法。

只有以先天道体筑基之后,方可修行那一种品的仙道!

“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陆静之在心中,默念了几遍这八个字,越念越觉得,自己的三世经历,真可谓是,白忙活了一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