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支国人,支谦,奉命使吴。”
“这字体……”
刘云狐疑的看了一眼黑瘦的僧人,虽然字迹歪歪扭扭,可眼尖的刘云注意到他分明是用左手写的……
句扶困惑道:“护军,这月氏人好像不会说司隶的洛语。”
“要不要换个蜀语问问。”
刘云摇了摇头。
换个方言没有意义。
洛语是汉代的通语,相当于现代的普通话。
连官方语言都听不懂,说個西南方言他就更听不懂了。
马云禄又用凉州方言试探道:“楞棒?(呆货)”
“梆子头?(扁脑袋)”
“勺松?(傻子)”
……
Emmmm……
马云禄忍着笑意,摊了摊手。
“都骂到这个份上了,还是一脸慈眉善目的表情。”
“升之,看来他是真听不懂。”
刘云被马云禄逗得哭笑不得。
“或许他的确听不懂凉州话。”
“但是司隶的洛语,他不可能一个字都听不懂。”
刘云从老僧人手中取过木牍。
在木牍上书写的那几个文字的笔法,就不是凉州中流行的汉代草书。
而是带有明显波磔特征的‘八分书’。
“支公,不用装了。”
“你不是哑巴,也听得懂洛语。”
二人双目相对,老僧人静如止水的眼神中,微微荡起一丝涟漪。
眉目和善的支谦双手合拢,默默行礼。
“阿弥浮屠!”
浮屠,是梵文的音译,在后世改为佛陀,即是佛。
三国时期,百姓流离,佛教不断向南方传教。
北方重镇以洛阳为主,南方则为建业。
魏明帝年间曾大兴佛寺,临淄侯曹植也喜读佛经。
孙吴国内,支谦、康僧会这些西域名僧先后从月氏、康居入吴,也备受孙权推崇。
唯有在交通相对闭塞的蜀汉,佛教到不是很兴盛。
老僧人看着刘升之洞察秋毫的双眼,不禁困惑道。
“小友如何知晓,老夫能听懂洛语?”
刘云深思道:“尽管支公用左手写字,可我却看得出,你写的是八分书,光凭这一点就足够了。”
八分书又名“分书”或“分隶”,指的是东汉中后期出现的新体隶书。
汉代最喜欢书法的皇帝——汉灵帝于熹平四年,令大儒蔡邕简化字体,使得八分书成为了东汉晚期的标准书体。
一般意义上而言,在中原地区,八分书基本是官方文书的流行字体。
可,自从汉安帝年间西域大乱后,朝廷再也没有能力管控各国,西域大部地区至今都丢了快一百年了,就是东部靠近敦煌的汉军据点,在汉末大乱后,也已崩溃。
自汉末,河西军阀割据断道快三十年了。
他一个游弋在丝路北线的大月氏胡僧,若连大汉的通语都不会讲,如何能写得八分书?
凉州和中原可不一样。
在陇右,也有善写八分书的大书法家梁鹄留名于世。
但在更远的河西,流行的却是以张芝为代表的草书。
原因很简单,因地制宜耳。
古人云,草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简单的来说,一笔写完,不费周折,不拘形式,很适合作为凉州这样常年戎旅之地的通行文书。
张芝便是凉州三明之一张奂的后人,在凉州这样的苦寒边塞之地修来的禀性,加之又常年遭受关东士族排挤的郁闷冷落,使得在凉州人的手中诞生出了敦煌张氏这样冠绝全汉的精妙草书。
大汉最后一任凉州刺史韦康的弟弟,魏晋著名书法家韦诞也是以草书见长的。
刘升之这一路北上,见识了不少凉州风土人情。
这里的人等级观念没那么高。
“凉州人,日常沟通曰:喏,很少说:唯。”
“多数写的也是草书。”
“支公,你说你是从大月氏远道而来传授佛经,看来还是没有调查清楚凉州的习性啊。”
支谦苦笑道:“多谢将军提醒,那老僧就实话实说了,方才不知将军身份,为防招致杀身之祸,故而装聋作哑耳。”
“老僧从大父开始,三代人移居洛阳,早已熟悉汉文。”
“家师支谶,乃是洛阳名僧,常为灵帝翻译经文。”
“故而,老僧也学得一些八分书。”
“董卓入京后,燔烧城池,天下动荡不宁。”
“是以,老僧只得渡过大河,留在西域鄯善国避难。”
“三个月多前,老僧听闻有一名曰曹操的诸侯统一了中原,于是跋山涉水,打算越过河右打算前往吴地,完成家师传经于南方的遗愿。”
刘云困惑道:“既是去江左,何不走蜀道南下?”
老僧摇头道:“蜀道艰险,君自知也。”
“更何况,走河西入长安,一直是我佛传道的主路,大汉元寿元年(前2年),汉朝博士弟子景卢,曾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自此后,去东土大汉的先贤们每次回国,便给月氏留有舆图,我等从此东渡,便不会迷失方向。”
刘云颔首称是。
闲话已罢,就该问正题了。
“城内战火已经平息,我等也不是匪类,不会对支公下手。”
“只是在下还有一问,还望支公为我详解。”
见刘云对僧人们没有恶意,支谦端正行礼过后,便缓缓走入了媪围城中。
“将军,请!”
“支公,请!”
众人快步入城。
此地的这些僧人,皆是红发长须,深眼、高鼻,一身白肤。
“这些也都是大月氏人?”
胡僧们是真的语言不通,刘云也问不明白。
看样子唯一能够沟通的也就只有支谦了。
“云禄,你听得懂他们的语言吗?”
马云禄摇了摇头。
“我虽然精通凉州方面的胡语,可是这些人根本就不是凉州人……”
“听他们的声音,应该是来自西域塞外。”
刘云恍然大悟,西域地区的胡人,被汉代史官称为凉州塞外胡。
先前苏则在金城郡收集到的情报说,不仅是河西三郡的豪强叛军起了兵。
河西三姓卢水胡王,伊健妓妾、治元多、封赏等人也和休屠胡王——梁元碧合兵。
南山羌豪邻戴和丁令胡也在东进。
以上大部分凉州羌胡都已经和北伐军交过手了。
接下来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便是这个凉州塞外胡王阿毕师。
历史上,此人常年活动在西域,与魏国争夺西域各国控制权。
而他们东进的消息还是三个多月以前从敦煌郡发来的预警……
彼时,阿毕师人在何方,现在又在何地无人可知啊。
敦煌不仅是整个河西四郡中最边缘的郡,也是守卫着汉帝国边塞最重要的部分。
著名的阳关、玉门关都在此地。
在黄华等人杀死太守,占据河西三郡的那么多年中,敦煌成为了各方游侠义士的聚集地。
庞淯、杨阿若,这些在当年为徐揖报仇的勇士,在杀死了黄昂后,最终向西逃到了敦煌避难。
有这些大汉朝的健儿守护在帝国的边陲,刘云并不担心胡人能攻破敦煌。
或许他们连玉门关都过不来……
但是,河西动乱的小月氏人又是怎么回事……
刘云万分不解,河右像是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
如果不能拨云见雾,北伐军还不知道会面对怎样的敌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