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传来了乾隆退位,嘉庆继位的消息。新君即位,照例又要举行恩科大考。太湖的士子们个个摩拳擦掌,发愤苦读,只等着在乡试和会试的考场上大显身手。果然,会试刚过不久,就从京城传来了特大喜讯:太湖北乡的青年举子赵文楷喜中本年恩科状元!
这一特大喜讯传回太湖,整个小小县城顿时沸腾起来了,照例有不少读书人家燃放鞭炮,以示庆贺,也沾沾喜气。不过今年燃放的爆竹格外响,燃放的时间也格外长,书院外面还有人放起了烟花。读书人奔走相告,就连在家种田的老农也啧啧称赞。街头巷尾,走到哪里都能听到赵文楷这个名字,都有人在谈论着赵文楷的故事。许许多多关于赵文楷如何聪明过人、如何发愤读书的故事都被人们津津乐道,被演绎得神乎其神。有人说,赵文楷小时候帮外婆家放牛,经常跑到一所私塾的窗子外边听人家读书。一次塾师发现了他,就把他叫过去,问他会不会背书,他竟然一口气把听来的文章背了好几篇出来。先生觉得孺子可教也,便免了他的学费,让他当了一个“旁听生”。
有人说,一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赵文楷趁先生不注意,偷偷溜出去,跑到长河里洗澡。先生发觉寻到河边,看见赵文楷的衣裤就脱在岸上,于是,随手把它捡起来挂在一棵老树上。然后去喊赵文楷赶快上岸。赵文楷一眼看见自己的衣裤被挂在树上,顿时傻眼了。先生大声说:“赵文楷,我出一个上联,你若对得出来,我就不罚你。”然后,先生即景生情,出了一个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赵文楷略一思索,就在水里高声回答道:“先生,我对出来了;‘万里长河做澡盆’!”先生听了,微笑不语,转身走了。还有什么赵文楷习静龙凤庵,题诗西风洞,等等等等。
最有意思的,还是说赵文楷的家门口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陈旧的木板桥,年久失修。他此次进京赴考,母亲送至桥头。赵文楷同母亲依依惜别后,正要启程,一只脚刚刚踏上桥板,木板桥就断了,桥板哗啦啦地掉进了河里。赵文楷大吃一惊,心里想,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难道这次又要落第不成!赵文楷家住太湖深山,地方偏僻,十分贫穷。他祖父曾经做过四川汉州的一个小小的录事,所得的薪俸大多用于接济穷人,后来因为身体不好,早早告老还乡了。父亲是一个教私塾的先生,仅能糊口而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母亲有时还要帮佣。但是他们却一直支持儿子读书。赵文楷在乾隆五十三年江南乡试中,成绩优秀,高中亚元。但此后几次赴京参加会试,却一再名落孙山。如今前去参加会试,又碰到这么一个不好的彩头,难免心中不悦。这时,他母亲走上桥头,扶着儿子,高声说:“儿啊,这是一个好彩头啊!我儿今日远赴京城,踩断旧桥换新桥,脱去蓝衫着紫袍。我儿今年必定高中!”
如此种种,一时传得沸沸扬扬,几乎家喻户晓。
反响最大的,当属县学宫和书院的书生们。清朝开国至今过去一百五十多年了,太湖学子刻苦攻读,成效始终都不十分显著。如今平地一声雷,一下子竟然中了状元,大魁天下,怎不叫人激动?怎不叫学子们热血沸腾?从那时起,学宫和书院里的读书声一下子响亮了许多,简直可以用雷声鼎沸、气势如虹来形容。书院里那些已经考取举人,就等着参加会试的举子们,尤其兴奋,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似的,热血贲张。说话的口气也比平日里大了许多。张三说:“他赵文楷能够考取状元,我起码也得考个榜眼!”李四说:“你能够考榜眼,我至少也能考过探花!”还有人打趣李振祜说:“你父亲考的是传胪,你总不能比你父亲得差吧?至少也要考个榜眼!”看到这种情景,知县、教谕个个脸上笑开了花,仿佛这一切就在眼前似的。整个小小县城,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也充满了万丈豪情,一下子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