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太上老君见我理解得比较轻松,就迅速地显化出后面的章节内容来。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这章老子继续说以道治国要知足。强烈谴责了春秋末期大国不知足地吞并小国,发动频繁的战争,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是说治理天下合符“道”,就可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给农民用于耕作。

“走马”指的是战马。“粪”指施粪肥,代指耕作。

治国无道,即使怀孕的母马也会被征用作战马而在战场的荒野中生下马驹。

老子在此拿马匹的使用以小见大对比性地描绘了“有道”与“无道”两种社会状况,结合后面“祸莫大于不知足”,隐忍地批判了大国不知足地发动吞并战争,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

老子是反战的,他希望能回归西周前期小国寡民,万国林立,各国自主自治,和平共处,自然发展的状态。

他在后面第八十章对此是明确提出来了的。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是谴责那些贪婪无度,一心兼并别国的诸侯,给社会带来无比的祸害。

老子在前面就提出过“知足长乐”这回事的,但那是指日常生活用度上而言。此处则主要指的是统治者对于权势地位的追求上了。

春秋时各国争霸,导致各国君主国际地位都悬疏极大。故而不少国君都励志图强,想去体验下那种高高在上,对天下各国颐指气使的感觉。在以前那可是只周天子才有的待遇!

针对这种争霸欲望,老子才说“祸莫大于不知足”。一不小心争霸不成,反必受折损。当然,把这话理解宽泛些也无不可。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即是说:所以,足够知足,对以道治国而言,是一直都足够有用的。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此章老子再次强调了作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要“心中有道”。

在前面三章,老子从正反角度说了要“知足”不贪,要抱朴守一、保持清静无为。这章则说清静无为、心中有道,就能宁静致远。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这是指有道之人可以达到足不出户也能明瞭天下的状况;不必看天窗,也能知晓天道的运行。

这儿涉及一点儿中国古人为预测吉凶祸福,喜欢研究天象(星相)。

太史令很重要个工作就是为帝王观天象而卜吉凶。

当然,中国古人对天文的研究水平挺高的,美国的百科全书上就记载了早在公元前400多年,中国人就弄出了星相图并准确地计算出了121个恒星系的位置以及几个行星的异常行径和慧星的行迹乃至木卫二的存在。比西方早了两千年。

老子认为,心中有道之人,能依道推理,自然可知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所以能明瞭天下情况,更可不避祸福,逢凶化吉。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这儿老子首先指出了心中无道的统治者,哪怕他外出视察,走得越远,越知道得少。为啥?因为他们考察的方向都不对头!

他们出行,往往犹如出游,是抱着享受游玩儿的目的去的。不是本着考察社会状况、关心民间疾苦去的。

讲摆场,只听得地方官员上报好的,听不进烦心的。

就好比小说中写杨广出巡扬州,是为了看琼花。为了坐船安稳,才特意挖了运河。当然,小说当不得真,但能折射出一些道理。

然后老子又说了圣人怎么回事。简单得很,圣人就那么回事!不需要做作,一切了然于胸。

只是冒火人的是,不懂的乱整,说老子是唯心主义。

老子也没说圣人又不出巡。只是说心中无道者出巡不如不出去。事实上历史证实得就那么回事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