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此章老子讲无为而治,希望统治者能“无事而取天下”。

“为学日益”是说学习能够使人日渐增益。

“为道日损”指悟道能让人逐渐清心寡欲。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就是说清心寡欲到最后,就能达到“无为”的境界。

老子在此明确地指出了“无为”是一种心态,并非实际生活中的不作为。

所以有“无为而无不为”,即抱着“无为”的心态去做所有的事,该怎么做就怎么去做。

不难理解,老子所说的“无为”心态即是无私心、无个人主观欲望。不抱个人主观欲望地去办事,就能实事求是地依道行事,就可以无往不利地做好所有事情,故能“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是说要获得天下人民的拥戴往往靠的是和平安定地发展好国计民生。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是反过来说,统治者若老是在社会中搞事,弄得鸡飞狗跳的,人民得不到安宁,那么统治者肯定就得不到大家的拥戴!

仔细读来,老子这“无为而治”的思想就是要求统治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好社会的安宁发展,说得十分有道理!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此章老子讲善待天下,诚信执政。

圣人,如尧舜那般的统治者,是老子心目中的理想执政者。所以老子经常说圣人如何做的,以此劝诫统治者该怎么做。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说的是圣人们通常都没有私心的。他们总是心里装着百姓,为百姓着想,与百姓们一条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是说圣人对待善良的人,是善待;对不善良的人,也是善待的。他们具备善良的品德。

据说,舜的父亲与弟弟对舜很不好,常想置舜于死地,但舜大难不死,成为天子后还善待他们。

舜的善良德性感化了天下人,使天下民风向善,成为治世典范。

老子这里显然是指统治者要如舜那样具备善良的品德,善待天下百姓。

老子说这,并不是要统治者不分善恶。而是主张行不言之教,以自己的“德善”来影响社会,扬善而又感化不善者,使人皆善。

至少,老子所理解的圣人就是那么样的吧。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这是说要诚信执政。即对待诚信的人,我守诚信;对待不守诚信的人,我亦守诚信。这就是圣人们诚信的品德。

老子极为看重诚信执政,他在前面第二十三章就指出过“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认为统治者不被天下人信任,往往就是没有做到足够的诚信。

综合地看,老子在这里就是要劝诫统治者如同圣人一样与民同心、保持善良而诚信的品德。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说的就是“不言而教”。

即圣人在天下执政,会心无偏执(歙歙焉),使天下人都浑同一心。

百姓都关注着圣人(“注其耳目”即竖起耳朵听,瞪着眼睛看的意思。),以圣人为榜样。圣人使百姓都回归到如同婴孩般纯朴的状态。

老子推崇的最好治世效果就是这样。

他那时没有法家,还不存在法治观念。即使有,估计他对于惩奸除恶、褒奖善行义举、倡导诚信等估计也是持不得已而为之的态度。

老子心目中的纯真世界,的确是希望社会能通过行不言之教而净化回归到远古尧舜时那样!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