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公元685年,唐武后垂拱元年十一月十六日,晨曦如细丝般穿透夜色的帷幕,轻轻拂过洛阳城的屋檐与街巷,唤醒了这座古老都城的沉睡。晨光中,金色的阳光与薄雾交织,为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神秘而温柔的纱衣。对于陈子昂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清晨,而是他人生轨迹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铭记了永恒的辉煌。

陈子昂站在自家府邸的门前,深吸了一口清晨的凉爽空气,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期待。他知道,今日将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武后的再次召见,不仅是对他过往才华与贡献的认可,更是对他未来寄予的厚望与信任。

随着马蹄声由远及近,皇宫的使者带着武后的旨意来到了陈子昂的府前。使者宣读了武后的命令,那熟悉而威严的声音穿透了清晨的宁静,让陈子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庄重与荣耀。

武后,那位身着龙袍,以非凡智慧与魄力驾驭着庞大帝国的女皇,再次以她独有的方式,展现了对人才的珍视与渴求。不同于往日朝堂之上的威严与庄重,今日的武后,眼神中多了几分温柔与开明,仿佛在她眼中,陈子昂不仅是臣子,更是能够共谋国是、携手前行的伙伴。

“陈卿家,朕闻你才思敏捷,见识卓远,今特赐你纸笔,前往中书省,就国家军国大事,不拘一格,条陈利弊,为朕分忧。”武后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透露出对陈子昂的深切期望与信任。

陈子昂接过武后亲赐的纸笔,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责任。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耀,更是国家赋予他的重任。他深知,自己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命运与未来。

踏上前往中书省的路途,陈子昂的思绪如潮水般翻涌。他回想着自己多年来的求学之路、仕途经历,以及那些为国家、为人民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他知道,今日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青涩懵懂的青年,而是成长为了一位能够独当一面、为国家出谋划策的栋梁之才。

步入中书省,陈子昂被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所包围。这里,是帝国决策的核心,是无数文人士子梦寐以求的地方。他坐定案前,思绪万千,开始细细梳理自己对于国家军国大事的见解与构想。

他首先回顾了近年来边疆的战事与内政的得失,深刻剖析了当前面临的种种挑战与机遇。随后,他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就军事策略、财政管理、人才选拔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改革方案。他的文字,既有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又不失细致入微的务实精神,每一句都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与热切期盼。

陈子昂心中既感激又激动。他深知,这不仅是武后对他个人才华的认可,更是对他寄予厚望的象征。于是,他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终于撰写出了《上军国利害事三条》:

上军国利害事

臣伏见陛下忧劳天下百姓,恐不得所,又发明诏,将降九道大使,巡察天下诸州,兼申黜陟,以求人瘼,甚大惠也,天下百姓幸甚。臣窃以为美矣,未尽善也,何以言之?陛下所以降明使,岂非欲令天下黎元众庶,知陛下夙兴夜寐忧勤念之雅,欲天下贤良忠孝,知陛下夙兴夜寐思任用之邪?欲使天下奸人暴吏,亦知陛下夙兴夜寐务欲除之邪?陛下圣意必若以此而发使乎?则臣愚昧,见陛下之使有未尽善也。若愚臣所谓使者,皆先当雅合时望,为众人所推:仁爱足以存恤孤惸,贤明足以进拔幽滞,刚直足以不避疆御,明智以照察奸非。然后使天下奸人,畏其明而不敢为恶也;天下疆御,惮其直而不敢为过也;天下英奇,慕其德而乐为之用也;天下孤寡,赖其仁而欣戴其恩也。夫如是,然后可以论出使,故轩未动于京师,天下翕然皆已知矣。今陛下使犹未出朝廷,行路市井之人皆以为非任,朝廷有识者亦不称之。夫天子之使未出魏阙。朝廷之人皆以轻之,何况天下之众哉?夫欲黜陟求瘼,岂可得也?陛下所以有此失者,在不选人,亦轻此使非天下之大任,故陛下遂大失至于此也。宰相徒以为常,但奉诏而行之。苟以出使为名,不求任使之实,故使愈出而天下愈弊,使弥多而天下弥不宁。其故何哉?是朝廷轻其任也。轻其任则不择人,不择人则其使非实,其使非实则黜陟不明,刑罚不中,朋党者进,贞直者退,徒使天下百姓,修饰道路,送往迎来,无益于圣教耳。臣久为百姓,实委知之,陛下欲令天下黎庶,知陛下夙兴夜寐忧勤政化,不可得也,故臣以陛下大失在于此也。夫欲正其末者,必先端其本;清其流者,必先洁其源:自然之符也。国家兹弊,亦已久矣,今陛下若不重选此使,贵得其人,天下黎元,必以为陛下尚行寻常之政,不能革此弊也。则贤人必不出,贪吏必得志,惸独必哀吟,天下百姓无荷赖于陛下此使也。臣不胜有愿,愿陛下与宰相更妙选朝廷百官,使有威重名节为众人所推者,陛下因大朝见,亲御正殿,集百寮公卿,设礼仪,以使者之礼见之,于是告以出使之意,殷勤儆戒,无敢或愆,遂授以旌节而发遣之,先自京师而访豺狼,然后揽辔登车以清天下。若如是,臣必知陛下圣教,不旬月之闲,天下家见而户习也。昔尧舜氏不下席而天下理者,盖黜陟幽明能折中尔。今陛下方开中兴之化,建万代之功,天下瞻望,冀见圣政,此之一使,是陛下为政之大端也。谚曰:“欲知其人,观其所使。”不可不慎也。若陛下必知不可得其人,则不如不出使,出使烦数,无益于化,但劳天下之人,是犹烹小鲜而数挠之尔。伏惟陛下察照。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被时光轻抚却未曾遗忘的篇章,讲述着一位帝王与九道大使的传奇故事。这故事发生在繁华与忧患并存的盛世末年,大周朝,一个亟需变革与重生的时代。

春日里,皇宫内的御书房内灯火通明,年轻的帝王,眉头紧锁,凝视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每一本都承载着百姓的疾苦与期盼,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重如泰山。

“朕忧劳天下百姓,恐不得所安。”轻声自语,随即提笔,一封明诏跃然纸上,决定派遣九道大使,巡察天下诸州,兼申黜陟,以求人瘼,重振朝纲。此诏一出,举国震动,百姓皆以为大惠,无不翘首以盼。

然而,朝堂之上,并非所有人都对此持乐观态度。一位年迈而睿智的老臣林渊,跪于阶下,言辞恳切:“陛下圣意虽好,然臣窃以为,此使非易选也。陛下欲使天下知陛下忧勤之心,非但使节之名,更在于使节之实。”

林渊的话语如同警钟,敲响了李煜心中的疑虑。他深知,若使节非人,非但不能解民倒悬,反将添乱于国。于是,他决定亲自过问此事,力求选出真正能够代表天子威仪、体恤民情的人选。

帝王下令,于朝堂之上举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选拔大会。他不仅考察官员的学识与才能,更注重其品德与声望。经过层层筛选,九位才德兼备的官员脱颖而出,他们或仁爱如春,能存恤孤寡;或贤明如镜,善进拔幽滞;或刚直不阿,勇于直言;或智谋过人,能洞察秋毫。

选拔之日,紫禁城前,万民瞩目,九位大使身着朝服,英姿飒爽,接受帝王亲自授予的旌节。帝王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卿等此行,非但为朕耳目,更为万民之福祉。望卿等不负朕望,不负苍生。”

九道大使带着帝王的厚望,分赴各地。他们或深入田间地头,体察民情;或走访衙门公堂,纠察奸佞。一时间,清风正气遍拂大江南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其中,有一位名叫苏墨的大使,尤为引人注目。他不仅在江南水乡治理了多年的水患,还严惩了一众贪赃枉法的官吏,深得民心。苏墨每到一处,皆以仁德为先,广开仓廪,赈济灾民,被百姓誉为“活菩萨”。

数月之后,九道大使陆续返回京城,带来了各地的详尽报告与无数赞誉。帝王阅后,龙颜大悦,深知自己的决策已初见成效。他召集群臣,于太极殿上举行盛宴,表彰九位大使的功绩,并宣布了一系列基于大使反馈的改革措施。

从此,大周朝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中兴之治,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昌盛。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那封忧国忧民的明诏,以及那九位承载着天子厚望的大使。

岁月流转,历史的长河继续向前,但帝王与九道大使的故事,却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镌刻在后人的记忆中。人们传颂着他们的智慧与勇气,更铭记着那份为了天下苍生,不惜一切代价的赤子之心。在历史的长卷上,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圣君贤臣”,为后世树立了不朽的典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