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儒家弟子,王莽一直秉持着自己从圣贤书中读来的道理,兢兢业业,本本分分地行事,克己复礼,洁身自好的做人。这样的行径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名望与赞誉。无论他原本的初衷是怎样的,如今的他已经被人们高高地架在了天上,成为了全社会的榜样。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他的一言一行都引人瞩目。
飞得越高,越容易让人迷失自我。
即便自己的内心仍然保持清醒没有迷失,但当一个人身处高位的时候,身边总会出现一些巧言令色的人,来阿谀奉承,来歌功颂德。或许你能经得住糖衣炮弹的连续攻击,也能够经得起金钱美女的轮番腐蚀。但赞颂的声音你终归是无法拒绝的,特别是在你的每一个举动都是从自己一直信奉着的圣贤书中所得来时,更会让你确信,如今的大家众口一词的赞誉,是由于自己效法古人的所作所为而得来的,书里的道理在你的身上得到了印证,让你更加相信,如果一切都按照书里所描述的那样,那这个世界终将迎来大同。
王莽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开始了将理想付诸现实的行动。
我们不知道王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要当皇帝的。后世也有许多持阴谋论的人将汉平帝的死归结到王莽的身上,认为是他毒害了汉平帝。这个可怜的孩子,9岁登基,14岁便不明不白地离开了人世,不要说没有享受到作为一个皇帝那种君临天下的快感,甚至连作为一个人的快乐恐怕都没有得到多少。在汉平帝驾崩后,手握皇位任命权的王莽没有立刻册立新君,而是册封了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刘婴作为皇太子。而自己,则是顺应民意,自称“假皇帝”,代行政令。
王莽自称的“假皇帝”,当然不是虚假的皇帝这个意思。假有代理的意思,在刘邦、项羽楚汉争霸的时期,韩信平定了齐地,想要刘邦封自己为齐王,但不敢明说,就希望刘邦先封自己做个假齐王,也就是代理齐王。被臣子这么明目张胆的索要王爵,刘邦当然怒火中烧,可当他正要发作的时候,他手下两个老狐狸张良和陈平拼命在桌子底下用脚踢刘邦,让刘邦保持冷静。毕竟那时候正是楚汉争霸的关键时期,韩信的支持至关重要,此时是千万不能够得罪的。刘邦天生是个人精,瞬间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强压心中怒火,说,当什么假齐王,要当,就当真齐王,于是便直接封了韩信为齐王。所以王莽这时候自称假皇帝,属于是给自己当皇帝先设了一个试用期。虽然名分上还不是真正的皇帝,但名义上却早就拥有了皇帝的一切权利。
也许是由于王莽父兄早亡,老天将他们的寿命都延续到了王莽身上,此时已经50岁的王莽依然精力充沛,活力十足。其实如果这时候的王莽猝然而亡,也许后世对于他的评价将不会亚于对孔子的评价,而中国历史上的圣贤伟人,也毫无疑问地会多出王莽这个名字。只可惜,有些人的英年早逝让我们扼腕叹息,而有些人的老而不死则同样让我们无比感叹。
在那个很多自然现象还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年代,人们便认为这是上天对于当权者做出的提醒。如果当权者做了错事,上天就会用日食,地震等灾异带来警示。如果当权者做的好,上天同样也会带来某种信号,而这种信号则叫作——祥瑞。
王莽作为“假皇帝”处理朝政期间,全国各地祥瑞频现,不是这里有神鸟现世,就是那里有霞光满天。最神奇的是有人在挖井的时候挖出了一块上圆下方的白色石头,上面居然还清清楚楚地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字样,安汉公是王莽此时的爵位。这块石头很赤裸地昭示天下,上天已经选择了王莽作下一任的皇帝了,也许是担心其他的种种预示太过隐晦,百姓看不懂,索性这次来个直接的,所以大家也就不用继续盲猜这些祥瑞的意图了。
更有甚者,一个名叫哀章的太学学生,直接做了两块铜检,一块上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块上则写着“赤帝行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跑来找到王莽,说这两块铜检是自己有一天做梦,梦里有一个白胡子老爷爷让他一定要把这两块铜检转交给王莽的,他先是感到奇怪,结果醒来之后就发现这两块铜检赫然已经在自己的枕头边了。按照战国时期由阴阳家邹衍所提出的五行终始说的理论,汉朝属于火德,颜色尚赤,所以赤帝自然指的就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而哀章那位梦里的白胡子老爷爷,在他的形容下,也宛然就是汉高祖刘邦的样子。金策书中直言刘邦要将皇帝的位置传给王莽,再加上哀章将自己梦里的情境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得许多人对这件事不禁信以为真。而最为夸张的是,金策书里面更是列出了王莽登基后的四辅、三公、四将军共11个大臣的名字。这份名单其中大部分都是王莽身边的亲信近臣,而哀章作为这件事的始作俑者,自然也名列其中。而且使得这份名单更具有的真实性,哀章还凭空捏造了两个不为人知的名字夹杂其中,以便混淆视听。
这件事情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之下持续发酵,一时间全国舆情汹汹,呼吁王莽代汉自立的声音高涨到即便是王莽此刻也骑虎难下了。经过全体大臣一连三次联名上书的劝进之下,王莽终于架不住全国人民的热情拥戴,最终勉为其难,宣布接受持续了二百年之久的汉王朝的禅让,正式登基称帝。国号为新!
为什么选用新这个国号。一般认为,王莽曾任新都侯,而一个新的王朝国号则往往是以新皇帝曾经的封爵封地为名,新都侯的封地为新都,所以国号便取第一个字叫新。虽然国号为新,但新朝的政治思想却并非全新的风貌,而是正好相反,一切仿古,以曾经周朝的礼制,作为新朝未来发展的蓝本,王莽想要将大家重新带回周朝开始时候那段由周公所制定,以礼乐教化天下的时代。
可是王莽却错了。在他当上皇帝仅仅几年以后,一直围绕在他身上的各种光环被迅速打破。随着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曾经高高在上,被人顶礼膜拜的大德圣贤很快便成为了人们口诛笔伐的伪君子,真小人。一切发生的如此之快,源于王莽治国的理念太过于理想化,他以为只要遵照圣贤书中所说那样,一切照书直搬,自然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个政治清明的大同世界,可惜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曾经的美好毕竟只属于曾经,如今的一切早已时移世易,人民已经不再适应过去的那套管理方法。现在的人们可以赞扬你的品德,崇拜你的为人,但如果你一旦动了他们手里的蛋糕,抱歉,甭管我过去觉得你品德多高尚,我依然要跟你玩命死磕。毕竟,那是他人的既得利益。你德行高尚是你的事,你不能逼着我也跟你一样。
到底是怎样的改革让王莽的口碑出现如此迅速地下滑呢?我稍微总结了一下,列出了以下几条。不过让我有些惊讶的是,这以下每一条改革的初衷几乎都是好的,然而因为规划时太过理想,实施时又太过盲目,这些改革也几乎每一条都分别得罪了当时社会分处不同阶层的人,上到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甚至就连外邦藩属也不例外,真可谓是面面俱到,无一遗漏。将国内外所有人都得罪了个干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