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一个志向非常远大的人,在官学下的功夫几乎是其他同学的二倍。他每天除了保证上好规定的课程之外,还从老师那里借来自己喜爱的书籍,利用业余时间攻读。每借一本书,总是先经过自己深钻苦研,已经将内容掌握的差不多,剩下少量非问不可的问题时,才去问老师。比如,他的班主任司马徽先生,是著名的古经文学家。诸葛亮从他那儿借来《易经》,自己先进行攻读,经过反复推敲,熟练的掌握了八八六十四卦的变幻,只剩下少量爻词不懂时,才去问先生。就是这样,他将大量的功夫下在背后,经过先生稍加指点,便如水到渠成。
再如,他向范烨老师学数学。诸葛亮童年时代,母亲章氏教他学会了加减乘除。后来回到老家阳都,又跟着哥哥学了代数和勾股定理。他不仅有数学基础,而且特别爱好。他从范烨那儿借来一本《几何》,又是经过自己长时间的深钻苦研,掌握了许多基本知识后,才将剩下的疑难问题拿去问先生。在先生的帮助下,他很快的掌握了三角函数和圆周率等一些知识。
常言道:“人熟为宝”。诸葛亮原来在庞老先生家读书时,就经常和司马徽先生见面,现在司马徽又是自己的班主任。所以,当诸葛亮请教时,他总是乐于帮助。范烨先生因参加了本届“花红会”,诸葛亮在大会上搞服务,两人也算熟悉。所以,当诸葛亮找他求学数学时,他也总是悉心相教。
现在来介绍诸葛亮向一位素不相识的先生求学的故事,化尴尬为主动,情节很感人。事情的经过时这样的:
诸葛亮的学习兴趣十分广泛,尤其喜爱科学知识。当他弄懂圆周率之后,受到很大鼓舞,他又满怀信心的去攀登另一座科学高峰。官学有一名先生叫张尨,四十二岁,张良之后,来自咸阳,是著名的天文学家。诸葛亮通过一位熟悉张尨先生的人,从他那借来一本《历法》。和前几次一样,先经过自己深钻苦研,大部分内容已经掌握,现在只剩下两个难题:一是月大和月小是怎么安排的?二是闰月是怎么推算出来的?他带着这两个问题来找张尨,向先生请教。
那时,学生每天中午在学校吃一顿饭,下午五点钟准时放学。放学后,诸葛亮第一次来到张尨家,他正在浇花。诸葛亮说:“我读《历法》遇到了两个难题,特来向先生请教。”
张尨抬头将诸葛亮瞟了一眼,仍然低头一边浇花一边说:“我正忙着呢,没有时间,你回去吧!”
诸葛亮走了出来,边走边想:“张尨态度生硬,没时间只是借口,分明是拒人以千里之外。”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