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二、重颂 分二:壬一、颂行法;壬二、叹经法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四十五面,我们看辛二的“重颂”。这个地方是意安乐行的重颂。重颂当中有两段,先看因地的“行法”,再看果地的“行成”。
壬一、颂行法 分二:癸一、颂止行;癸二、颂观行
因地当中也分两段,一个是止行,一个是观行。
癸一、颂止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说是经 当舍嫉恚慢
谄诳邪伪心 常修质直行
不轻蔑于人 亦不戏论法
不令他疑悔 云汝不得佛
这个地方,“止”有两段。第一段是总标远离恼害。我们在意业的内心的世界,有两个是要重点舍离的:
第一个,舍离嫉恚慢。嫉、恚、慢,蕅益大师说,它的核心思想在嫉妒。嫉妒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因为瞋心跟高慢引生的。因为我们跟人家对比,发觉别人比我们好,结果我们的高慢心就受到伤害,高慢心受到伤害就产生瞋心,最后就形成嫉妒。这是第一个,由瞋心、慢心产生了嫉妒。从今以后,我们就跟众生站在对立面了,就伤害你的慈悲心了。这第一个。
第二个,谄诳邪伪心。其实谄跟诳都是虚伪,就是内心不正直。身为一个菩萨,你不能够务实地面对自己的弱点,而把你的缺点给隐盖起来,结果心中的腐败就不断地扩大,你就失去了反省、增上的机会。你是做一个人,又遇到佛法,你本来是可以把这些垃圾除掉的,但是你因为虚伪而不敢面对自己的缺点,这样子粉饰太平的后果,就障碍菩萨道。
这两个障碍,就总标恼害,一个是恼害别人,一个是恼害自己。
第二段,别明对治方法。
那怎么办呢?这以下别明对治方法。有四种对治:
第一个,治谄诳。治谄诳就是修正直之行。你没有必要去高估自己,你应该知道你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找到你的定位就可以了,正直。
第二个,治轻骂。对一切的修行者,每一个人都有他该走的因缘,我们不要去轻视他所修的法门。
第三个,不戏论。我们不要在言辞上去追求美好,重点是你能够用这个法义来观心而产生调伏受益,不要去落入这种文字上的比较。
第四个,治恼乱。就是不要使令三乘的行人生起疑悔,说你不能成佛。你应该互相包容。
如果你受了菩萨戒,这一段经文一定要好好看。就是说,你受了菩萨戒以后表示什么?表示你从现在开始要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这个目标太大了吧?目标太大了,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样?要有一个重点,就是要知道恶法哪些是重点。
当然,凡位菩萨灭恶是根本,你要先远离过失。为什么呢?菩萨道很简单,第一个,你先不要堕落三恶道。你不要说受了菩萨戒走上成佛之道了,结果七走八走掉到坑里面,变成三恶道去了,结果来生变成障碍你的善根了。就是说,第一个你要知道,所有的烦恼里面有一个很严重的,它这个叫嫉妒、瞋恚、高慢,特别是瞋恚。
但是问题是,瞋恚它很复杂,因为瞋恚跟很多烦恼是相通的,你看,瞋恚通于嫉妒,高慢久了也会产生瞋恚。所以,你防堵瞋恚,你还得要注意嫉妒跟高慢的问题,这三个是连在一起的。瞋心是整个伤害你菩萨的戒体,就是你的菩提心。你说你这个人受了菩萨戒,你还喜欢享受,喜欢用好东西,喜欢吃美食,其实这个都乱不了,这对菩萨道没有太大伤害,这个顶多你只是叫懈怠。但是你经常发脾气,你不要小看这件事情。你今天也发脾气,明天也发脾气,你发久了以后,你的戒体就破坏,你没有戒体的,你整个防非止恶的菩萨戒体都没了。因为瞋心是直接伤害戒体。
你知道菩萨戒对瞋心制得多严格?你去读读菩萨戒,《瑜伽》也好,《梵网》也好,瞋心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没有理由,包括杀父杀母都不可以起瞋心。这是我的业报,我承当下来,认命!你起瞋心就是表示你不认命,你怀疑这个业报对你不公平。
所以第一个,你今天要守住你的戒体的根本,就是把你的瞋心调下来,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因为这个瞋心的火对你的伤害太大了,你没办法承受。你稍微贪爱一点东西,贪爱饮食,贪爱睡眠,这个都还可以慢慢进步的。
第二个就是虚伪。虚伪虽然不伤害你菩提心的根本,但是它伤害你菩萨道的行为,这种枝末的行为。因为你不肯面对自己的缺点,你老是掩饰自己,所以你就不会反省,你就不会进步,障碍你的进步。
这两个,一个是障碍根本,一个是障碍枝末的妙行。
《法华经》的好就好在,对你一个初心菩萨,面对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这个无量的法门,它告诉你两个重点:第一个,想办法调伏你的瞋心;第二个,想办法让你自己务实地面对自己。这样你才能够产生反省跟增上。这个是止行,先调伏这两个问题。
癸二、颂观行
“观行”是积极的,积极面,能够生起善法。
是佛子说法 常柔和能忍
慈悲于一切 不生懈怠心
十方大菩萨 愍众故行道
应生恭敬心 是则我大师
于诸佛世尊 生无上父想
破于憍慢心 说法无障碍
这以下修四种想,使令我们成就平等慈悲。
第一个,大悲想。如是佛子说法,就是我们今天发了菩提心的菩萨来说法的时候,能够“柔和能忍”,对一切众生差别的根机能够安忍包容,以慈悲心面对一切的众生,乃至于不生懈怠心,要主动积极地去教化众生。主要是大悲。
第二个,大师想。十方菩萨内心因为悲愍众生故,而行三乘的道法;虽然他只是行三乘道法,但是他也是众生的善知识,他也在慈悲,他也在教化众生。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以恭敬心,这些是我等大师,也是一切众生的大师,生大师想。
第三个,生慈父想。对于一切未来的诸佛世尊(众生是未来的诸佛世尊)生无上慈父想。他们是未来的佛陀,是未来众生的慈父。
第四个是平等想。“破于憍慢心。”这个平等就是平等说法。
最后总结,“说法无障碍”,这个人说法内外无障碍。这是以四种的想对治意业的四种过失,来远离恼害,成就慈悲。
过去有一本书,叫《文殊菩萨感应录》,这里面讲到一件事。说有一天五台山办一个无遮的大法会,所有人都可以参加。你不一定是佛弟子,只要你有因缘能够爬到寺庙上去,你就能够参加法会。这个法会诵经、拜忏,诵经拜忏结束以后就开始施食,平等地施给一切有缘的众生。不管你是佛弟子、非佛弟子,你只要经过,你都可以来受用这个饮食。
这当中有一个老太婆,这个老太婆带了一个小孩,又带了一只小狗,就去参加这个法会。她也参加拜忏、诵经,结束以后就到食堂去吃东西了。吃完了,老太婆说我还要一份。说你怎么还要一份呢?我带了一只小狗,它也是众生。知客师说,好吧,那就再给她准备一份吧,给这小狗吃。小狗吃完以后,老太婆说我还要一份,因为我肚子里面还有一个胎儿。这个时候知客师就不高兴了,知客师说,你这摆明了就是要来贪东西的!就骂一顿,把她赶出去了。
这赶出去不得了。这个老太婆走出山门以后,突然间消失掉,现在空中!文殊菩萨示现。文殊菩萨讲一个偈颂,他说:“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老僧嫌。”
文殊菩萨讲的偈颂是有道理。他用这个苦瓜跟甜瓜作譬喻,他说苦瓜的苦是均等的,它不是头部苦、尾部不苦,它的苦是彻头彻尾,每一个地方是平等的苦。甜瓜也是这样,大自然的甜,它也是中边皆甜。他比喻说,你既然叫做平等无遮大会,你这个主办者就不能有不平等心,就不能用自我意识了。所以他就最后讲一句话来说,我一个文殊菩萨,“修行三大劫”,我修了这么多广大福德智慧资粮,结果被你这个知客师,“却被老僧嫌”,还被这个老僧给赶出去了。
他当然强调的就是,你要行菩萨道,你就是要平等慈悲。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大师也好,凡夫也好,都是未来佛。你不知道他是不是哪一个菩萨示现的。当然,更重要的就是,你要注意你的因地。所以菩萨道就是说,你的心不能够看外境;看外境,你的心就不平等了。
不过,这个地方我们看到身口意,我们回想一下,它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说这个分寸拿捏。
你看身安乐行,身安乐你是要远离十种过失,它是不平等的。做官的你不能跟他交往,卖淫的、做杀生的,各种各样……所以诸位,远离过失,“誓断一切恶”是不平等的。你不能说,欸,你的心是平等,你应该跟做官的交往,跟那些大富长者交往。不可以!因为你跟他交往你会受影响,慢慢地你就放逸、懈怠、堕落。他的攀缘心影响到你。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