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话说宝玉因为自己失言被宝钗质问,正想找个由头掩饰过去,这时秋纹走进来说:“外面老爷叫二爷过去呢。”宝玉一听,如蒙大赦,赶紧起身前往。到了贾政那里,贾政说道:“我叫你来没别的事,你现在还在守孝期间,不方便去学堂,就在家里把以前念过的文章好好温习一下。我这几天正好有空,隔个两三天,你写几篇文章给我看看,让我瞧瞧你这段时间有没有进步。”宝玉只能点头答应。贾政又接着说:“你环兄弟和兰侄儿,我也让他们去温习功课了。要是你写的文章还不如他们,那可就说不过去了。”

宝玉不敢吭声,只应了声“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贾政挥了挥手说:“去吧。”宝玉这才退了出来,正好撞见赖大等人拿着一些册子走进来。 宝玉一路小跑回到自己的房间,宝钗问明情况后,得知是叫宝玉写文章,心里倒还挺高兴。可宝玉却满心不情愿,不过也不敢懈怠。他正要坐下静下心来准备看书,就看见两个尼姑走了进来。宝玉一看,是地藏庵的尼姑,她们进来向宝钗请安道:“请二奶奶安。”

宝钗态度有些冷淡地回应:“你们好。”随后吩咐人:“倒茶给师父们喝。”宝玉原本想和尼姑说说话,但见宝钗似乎很讨厌这些,也就不好主动搭讪。那尼姑知道宝钗是个冷淡的人,也没多做停留,告辞准备离开。宝钗客气地说:“再坐一会儿吧。”尼姑回答:“我们在铁槛寺做了些功德,好久没来给太太奶奶们请安了。今天来了,见过了奶奶和太太们,还想去看看四姑娘。”宝钗点点头,任由她们去了。 尼姑来到惜春的住处,见到彩屏,便问:“姑娘在哪里呢?”彩屏说:“别提了,姑娘这几天饭都没怎么吃,一直躺着呢。”

尼姑好奇地问:“为什么呀?”彩屏说:“说来话长,你见了姑娘,恐怕她自己就会跟你说了。”惜春早就听到了她们的谈话,急忙坐起来说:“你们俩还好啊?看我们家道中落了,就不来了。”尼姑连忙说:“阿弥陀佛!有施主也好,没施主也罢,更何况我们是本家庵里的,受过老太太那么多恩惠。如今老太太的事,太太奶奶们我们都见过了,就差没见姑娘,心里一直惦记着,今天是特意来看望姑娘的。”

惜春接着问起水月庵的尼姑们,尼姑说:“她们庵里出了些事,现在门上都不怎么让她们进来了。”然后又问惜春:“前几天听说栊翠庵的妙师父跟人走了,是真的吗?”惜春生气地说:“别乱说!说这种话的人小心割舌头。人家是遭了强盗抢劫,怎么能说这样的坏话。”尼姑说:“妙师父的为人有些古怪孤僻,说不定是装模作样呢。在姑娘面前我们也不好多说。哪像我们这些粗笨的人,只知道念经念佛,替人忏悔,也为自己修个好结果。” 惜春问:“怎样才算修得善果呢?”尼姑解释道:“像咱们家这样积善有德的人家倒不怕,要是别的人家,那些诰命夫人小姐也难保一辈子荣华富贵。遇到苦难的时候,可就没办法挽救了。只有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看到人家有苦难就会慈悲心起,想办法救济。所以现在大家都说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我们修行的人,虽然比夫人小姐们苦多了,但至少没有什么危险和灾难。虽然不能成佛作祖,但若能修修来世,转世做个男人,那也算是好了。

不像现在投生为女人,有什么委屈和困难都没法说。姑娘你还不知道,那些姑娘们嫁了人,一辈子跟着丈夫,更是身不由己。要说修行,就得修得真诚。那妙师父自认为才情比我们高,就嫌弃我们俗气,却不知道只有俗气的人才能得到善缘。她如今不就遭了大劫难了嘛。” 惜春被尼姑这番话触动,也顾不上丫头们在旁边,就把尤氏是怎么对待她的,之前看家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还指着自己的头发说:“你以为我是那种没主意、留恋尘世火坑的人吗?我早就有出家的想法了,只是一直没想出办法来。”

尼姑听了,假装惊慌地说:“姑娘可别再说这种话了!珍大奶奶听到了,还不得骂死我们,把我们撵出庵去!姑娘这样的人品,这样的家世,将来肯定能配个好姑爷,享一辈子荣华富贵。”惜春没等她说完,脸就红了,生气地说:“珍大奶奶能撵你们,我就不能撵吗?”尼姑看出惜春是真心想出家,就故意激她,说:“姑娘别怪我们说错话,太太奶奶们怎么会顺着姑娘的性子来呢?到时候闹得不愉快可就不好了。

我们这也是为姑娘着想。”惜春说:“走着瞧吧。”彩屏等人听出话头不对,赶紧给尼姑使眼色,让她离开。尼姑会意,心里也有些害怕,不敢再继续刺激惜春,便告辞离去。惜春也没有挽留,冷笑着说:“以为天下就你们一个地藏庵啊!”尼姑也不敢回应,匆匆走了。 彩屏觉得事情不妙,担心担责任,就悄悄去告诉尤氏:“四姑娘想出家绞头发的念头一直没打消。她这几天不是生病,而是在埋怨命运。奶奶要多留意,别闹出什么事来,到时候怪罪到我们头上。”尤氏说:“她哪里是真的想出家,不过是大爷不在家,她存心跟我过不去,随她去吧。”

彩屏等人没办法,只能经常劝解惜春。可没想到惜春一天比一天吃得少,一门心思想着绞头发出家。彩屏等人实在受不了,只能到各处去告知。邢夫人、王夫人等也都劝了惜春好几次,可惜春却执迷不悟。 邢夫人和王夫人正打算把惜春的事告诉贾政,就听到外面传话说:“甄家的太太带着他们家的宝玉来了。”

众人急忙出去迎接,然后在王夫人的房间里坐下。大家相互行礼,寒暄了一番,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只说王夫人提到甄宝玉和自己家的宝玉长得一模一样,想请甄宝玉进来见一见。派人传话出去,回来禀报说:“甄少爷正在外书房和老爷说话,两人谈得很投机,还派人来请我们二爷、三爷,还有兰哥儿,到外面吃饭。吃完饭再进来。”说完,里面也开始摆饭,这里暂且不提。

且说贾政看到甄宝玉的相貌,果真与自家宝玉一模一样,为了试探他的文才,便提出一些问题,甄宝玉竟能对答如流,贾政心中甚是敬重。他叫宝玉、贾环和贾兰三人出来,一是想借甄宝玉的才学激励他们,二是想让宝玉与甄宝玉作个比较。 宝玉听从吩咐,身着素服,领着兄弟侄儿走了出来。见到甄宝玉的那一刻,他只觉对方似是旧相识,而甄宝玉也有同样的感觉,仿佛在哪里见过宝玉。两人相互行礼后,贾环和贾兰也与甄宝玉见了面。原本贾政席地而坐,打算让甄宝玉坐在椅子上,可甄宝玉认为自己是晚辈,不敢坐那上首之位,便在地上铺了褥子坐下。如今宝玉等人出来,又不能与贾政一同坐着,而甄宝玉辈分又低一些,直接让宝玉等人站着也不合适。

贾政深知其中不便,便又站着说了几句话,随后吩咐人摆饭,说道:“我先失陪了,让小儿辈们陪着你,大家说说话,也让他们多向你请教请教。”甄宝玉谦逊地辞谢道:“老伯大人请便。侄儿正想向世兄们讨教呢。”贾政又回应了几句,便往内书房去了。甄宝玉本想送他出去,被贾政拦住。宝玉等人抢先一步出了书房门槛,站在那里看着贾政进去,然后才回到屋内,请甄宝玉坐下。

众人相互客套寒暄了一番,说了些久仰已久、渴望相见之类的话,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 且说贾宝玉见到甄宝玉后,想起自己梦中的情景,又一直听闻甄宝玉的为人,觉得他必定与自己心意相通,以为遇到了知己。但因这是初次见面,他不便过于鲁莽。而且贾环和贾兰也在一旁,于是他极力夸赞道:“早就仰慕您的大名,一直没有机会亲身受教。今日得见,您果然如谪仙一般超凡脱俗。”那甄宝玉向来也了解贾宝玉的为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心想:“他可与我一同学习,但在追求道的层面上,见解或许不同。我们既同名同貌,或许是三生石上的旧精魂。我已略知一些道理,本想与他讲讲,但初次见面,还不知他的想法是否与我相同,只能慢慢来。”

于是说道:“世兄的才名,我早已熟知。在世兄是从数万人中挑选出来的最为清逸高雅之人,而我不过是个庸庸碌碌的愚人,与您同名,实在觉得辱没了这两个字。” 贾宝玉听了,心想:“这个人果然与我的想法有相似之处。但我们都是男人,不像女孩儿那般纯净,他怎么把我当作女孩儿看待呢?”于是说道:“世兄过奖了,我实在不敢当。我愚笨至极,不过是一块顽石罢了,怎敢与世兄的高尚品德和声望相比,实在配不上这名字。”

甄宝玉道:“我年少时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尚可雕琢。岂料家道中落,这几年更是觉得自己比瓦砾还贱。虽不敢说尝尽了世间甘苦,但对世道人情也领悟了不少。世兄锦衣玉食,事事顺遂,文章和经世济民的才能必定高人一等,所以老伯如此钟爱,视您为珍宝。我才说您的名字与您很相称。”

贾宝玉听他这话,觉得又落入了追逐功名利禄之人的俗套,便思索着如何回应。贾环见大家都没与他说话,心里早就有些不痛快。倒是贾兰听了甄宝玉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说道:“世叔您太过谦虚了,若论文章和经世济民的才能,确实是从阅历中磨练出来的,才算是真才实学。我年纪尚小,虽不太懂文章,但仔细品味读过的东西,那些富贵奢华的生活,比起美好的名声和赞誉,实在是远远不如。” 甄宝玉还没来得及回答,贾宝玉听了贾兰的话,心里越发觉得不对味,心想:“这孩子从什么时候也学了这种迂腐的论调。”

于是说道:“我听说世兄也对世俗观念颇为不满,性情中另有独特见解。今日有幸与您相见,本想聆听一番超凡脱俗的道理,好洗净我这世俗之心,开阔眼界,没想到您却把我当作蠢人,用这些世俗的话来敷衍我。” 甄宝玉听了,心里明白:“他了解我年少时的性情,所以怀疑我如今的话是假的。我索性把话说清楚,或许能与他成为知心朋友。”便说道:“世兄的高论确实真切。

但我年少时也非常厌恶那些陈旧的套话和言论,只是随着年龄增长,家父退休在家,懒得应酬,便让我去接待客人。后来见过那些大人先生,他们都是追求显亲扬名的人,即便着书立说,也无非是宣扬忠孝,追求一番立德立言的事业,这样才不枉生在这圣明的时代,也不辜负父亲师长的养育教诲之恩。

所以我把年少时的那些迂腐想法和痴情渐渐抛弃了一些。如今我还想寻访名师,结交益友,来教导我这愚昧之人。今日有幸遇到世兄,还望您能多多指教。我刚才所说的,绝非虚言。” 贾宝玉越听越不耐烦,但又不好表现得太冷淡,只能用言语敷衍着。

幸好这时里面传出话来:“要是外头的爷们吃完饭了,请甄少爷到里面去坐。”宝玉听了,趁机邀请甄宝玉进去。

甄宝玉听从安排往前走,贾宝玉等人陪同着他去拜见王夫人。贾宝玉看到甄太太坐在上座,便先上前请安,贾环和贾兰也随后与甄太太见了礼。甄宝玉同样向王夫人请了安。于是,两位母亲和两位儿子相互打量、辨认。虽然贾宝玉已经娶亲,但甄夫人年纪较大,且与贾家是多年的老亲,她见贾宝玉的相貌和身材与自己的儿子一模一样,不禁心生亲近,对他格外热情。王夫人就更不用说了,她拉着甄宝玉问这问那,仔细端详后,觉得甄宝玉比自家的宝玉显得更为老成持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