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禹在涂山大会诸侯、诛杀防风氏的情况,传到了各地,一些没有参加涂山大会的氏族、部落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

但是禹由于辛劳过度、积劳成疾,在涂山一病不起,到了这年夏历八月,便与世长辞。禹死的消息传出后,全国人民都十分悲痛。

禹自20岁受命领导人民平治水土,花了13年的时间把洪水制服,继舜为部落联盟领袖,后来又建立起了夏朝这样一个早期国家。

根据记载: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推算起来,禹死时约85岁左右。

因为禹一生勤劳节俭,群臣根据禹生前的意志,只用衣衿三领、薄棺三寸将他装殓后葬在涂山之上。

禹建国以后,选定了益(即伯益)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并且将夏王朝的政事也委益掌管,是有意培养益。

这说明禹虽然建立了国家,做了国王,但还保留着部落联盟中军事民主的传统。

在禹死后,益仍然按照部落联盟的传统,为禹举行丧葬,挂孝、守孝三年。

三年的丧礼完毕之后,益没有能继承夏王朝的王位,原因是夏后氏的势力已不允许益来继王位。

《史记·夏本纪》。益虽然助禹治水,但时间短,资格不够,诸侯们都不拥护他,而拥护禹的儿子启,主要原因是这时期禅让制已经过时。

氏族公社那种“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世界已经结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益也深知自己不孚众望,无力对抗夏后氏的势力,益为了让启,避到箕山(在今河南登封)的南面去。

益是一个识时务的而头脑清醒的人。

诸侯们不去朝益而朝启,这里还可以看出,不但不去朝见,人们打官司都不找益而找启,唱歌的歌词也只歌颂启,其理由就是:“启是我们君王大禹的儿子”。

这反映了历史发展到阶级社会以后,所建立起的国家,必然是以父传子的王位世袭制来取代禅让制。

启继承夏王朝,还有另外一些传说。

据《竹书纪年》。禹选定益为王位继承人时宣布说:启只能为人臣。到年老时。

又宣布:启不能胜任作天子,要将王位传给益了。于是,启与同党用武力攻打益,结果夺得了王位。

天下的人都说禹虽说名为传位给益,实际上是在暗中让启培植同党(支党)用武力夺取王位。

作为氏族公社阶级的氏族酋长来说,早已是世袭的,但是,作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王位来说,在刚建立时,必然要受到阻力、反对和斗争。

因为夏王朝刚刚从氏族公社中脱胎出来,在许多方面还带有部落联盟的习俗。要掌握世袭王权而统治全国,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使用暴力来夺取,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夏王朝并不因为启继承了就巩固下来。当启登上了夏王的宝座以后,首先就招来了一个姒姓诸侯有扈氏的不满。

有扈氏是族居在夏族中心地区西边的一个大部落,他的活动中心在今陕西户县一带。

早在舜、禹时期,他就在向东发展。因为这个部落也是处在氏族公社解体、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为了夺取更多的财富,就需要扩大地方,发展势力。

而以禹为酋长的华夏部落联盟此时正处在建国的前夕,势力也正不断地向四周发展。

传说,有过三次较大的战役,虽然阻止了有扈氏向东发展,但有扈氏仍不归顺于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